Edmund Yeo 的 Moonlight Shadow 月影~ 只有最荒誕的、離奇的、孤立的感情,才是最真實的感情。

#電影筆記
#MoonlightShadow

悼念逝去的人,思念的音潮會不斷地迴響,每一次都會帶來痛苦,直到有一天,你走出來了。

這是我在影院裡看的第一部由 Edmund Yeo 導演的作品。雖說是文學作品改編,這電影的剪輯手段有諸多亮眼的地方。必須說的是,相比他的上一部作品 MALU,這部片子的技術運用上進步太多了,他跟我說是同一個攝像師操刀的,我還真覺得有點意外。曝光對焦等技術上的細節都很到位,跟我一起觀片的朋友對他的超近景切掉人物太多臉的構圖有點意見,但攝影藝術這種東西…… 嘿嘿嘿~ 片子裡有好幾個超近景的 shot 都很考驗演員們的表演能力。

後來知道原來其中兩個主要演員是素人,有一位還是 debut 的出道演出的情況。這是導演為了控制成本呢還是真的大膽起用新人呢?動機不明,可以再問問導演。

Technical Artistry 技術技藝

色彩運用:這片子色彩很迷人,看上圖,日本令人懷念的藍藍的調子,粉粉嫩嫩的,一開始會有青春愛情喜劇的錯覺,但隨著劇情推展帶來的落差,有點震撼。

暗色中的細節:跟 Prebet Sapu 不一樣的地方,是這片子的暗色細節還是很飽滿的,這說明了技術結合器材純熟度的重要性。

Visual Artistry 視覺技藝

搖晃虛焦大光圈:把人物和場景切開的大光圈也可能是為了儘量使用環境光而造成的副作用,這一點缺乏一點 consistency,所以究竟是為何大光圈呢?
導演回話:I wanted to ensure that there’s always subjectivity from the heroine’s perspective. Thus maintaining the dreamlike , memory scape quality, cos when I remember people and events, I don’t remember the background. I generally remember just the people and the emotions.
(胡某翻譯:我要維持女主的主觀鏡頭,保持者一種夢幻、回憶的質感,因為當我憶想起人或事的時候,我不會記得景色,但會記得人物和當時的感情。)

所以,大光圈是刻意為之。

超大特寫:女主好看啊!多多特寫都是賞心悅目的。

Storytelling Artistry 敘事技藝

代表生命的河水聯結著所有生命的井的寓意,很 Zen,以前和胡嫂到她家族的墳墓裡掃墓就特別能感受到日本人那種「死去的人並沒有死去」的奇特概念,如地下看不到的河水一樣蔓延,你想見到它,就得挖出一口井。

令人心煩意亂的音樂:跟導演的前一部作品一樣,月影的音樂並沒有貫穿全劇,我試圖抓住音樂的 Motif,但失敗了,作為襯托氛圍的功能來說,一場河邊回魂的戲就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粉碎的切割剪輯:這電影的編輯 (editing) 令我想起鈴木清順的夢二,那突如其來的、非線性的切換手法很適合這故事,聽說劇本不是這樣寫的,聽說編劇高橋知由不介意自己的故事被剪成這樣,沒機會拜讀原劇本,有點可惜。

虛幻和真實的迷思:那些很令人在意的佈景板一樣木無表情的臨演們是一個挺有趣的線索;對我們的認知而言,只要我們心裡面沒在意的人事或物都是木無表情,可有可無的存在 — 在影片裡釋放的這些小細節很值得玩味。女主在故事裡一直在回憶中尋找丟失的鈴鐺,兜著轉著,迷失了方向,這意境做得挺好。

Entertainment Value 娛樂價值

我個人認為藝術電影必須有一定的娛樂價值,然而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卻很考導演的功力,對那些只看好萊塢大片的人來說,月影的節奏可能還是慢了些,但如果你喜歡 Nomadland 這類型的電影的話,你可能會喜歡月影。

我在回家路上在臉書上發了一條帖:

Edmund Yeo’s #moonlightshadow is an excellent showcase of how Malaysians can contribute to world cinema.

嗯。馬來西亞人是可以為世界電影作出貢獻的。

#至少一刷

Can a Malay fall in love with a Chinese on screen?

We need camera operators who can expose properly. The underexposed noise is so glaring I had to look away from an otherwise well thought out, ambitious story.
Regarding #love in #PrebetSapu
There are 3 references of mother in the film.
  1. Aman cooking his mother’s favorite dish, his clinging on to his mother’s scarf, even when he cooks, he uses it;
  2. Bella’s wants to find her mother in US if she can. Father left her when she was you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 and her mother is unclear; and
  3. Bella becoming a mother, father unknown.
The two characters seek resolution with their mothers, and it finally comes with the baby girl is born.
While it isn’t clear what happens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before credit roll, it is safe to say that the baby has brought change in the chemistry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Is that love? Hui Seng Kin

Also as a side note, the good doctor Suraya (hope I get the character’s name right, she is not credited in IMDb) switches to Mandarin when she offers to buy the baby off Bella….. the conspiracy theorist in me sounded all kinds of alarm.

PREBET SAPU 為何會成了黑白片?

剛剛看了這部 Muz Amer 導演送展奧斯卡的馬來西亞電影。出場時發現演員 Mei Fen Lim 也在場。進場前友人有個疑惑:為何電影是黑白的,我跟她說這也是我想知道的問題。
  1. 從敘事上,這片子的野心不小:它試圖通過兩個在社會底層努力打拼卻一直格格不入的兩個人物敘述馬來西亞面對的一些困境,這一點,導演算是達到了他的目的,可惜提出問題後片子卻一直在邊緣徘徊,有點下了刀卻沒把人砍死的覺悟。
  2. 對白。同樣,兩個人物的大量對白也流於表面,兩個住在一起的人客客氣氣的對話,本以為會有甚麼樣子的驚天動地的火花開天闢地地閃放出來,卻在後面被過多的對話消滅了本該有的想像空間,說好的電影的 Show, Not Tell 呢?
  3. 色盲。色盲的人如何辨認顏色?能考到駕照嗎?答案是如果對方能辨認青椒紅椒的分別,對方就能看出紅綠燈的分別,這一點,是一個邏輯上的 Bug。以此為由解釋電影是黑白的,說得通嗎?我認為還沒有。
  4. 音樂。好吧,這片子近乎於貧匱的音樂真的會讓奧斯卡評選委員以為馬來西亞沒有音樂人。
  5. 攝影。聽朋友說這片子換了幾個攝影指導,所以⋯⋯以下刪掉三千字。
  6. 片子好不好看?片子好看。但技術上不合格。
  7. 黑白。從影片中大量的曝光不足,利用後製強行增益的做法,可以猜得到導演到最後把飽和度降到零是很無可奈何的事。好吧,我原諒你了。
作為一部寫實題材的電影,這片子很不錯,演員有好幾場戲讓我忘卻技術上刺眼的畫面,真的很不錯。(我出場時跟演員說的good show 是真心的。
嗯。我其實還看了《野蠻人入侵》但⋯⋯
最後,有人可以告訴我為何 Prebet Sapu 是黑車嗎?

新不如舊的黑客帝國 The Matrix 還不如不復活。

#電影筆記
#黑客帝國
#駭客任務

就這麼說吧。聽說首映禮的觀眾不允許正式公映前談這部電影;一般上會有兩個可能設下這種限制:

1. 電影太多驚喜,劇透會影響其他觀眾的觀影體驗,如蜘蛛俠,或;
2. 不論是否坦白討論電影都好,都有可能影響電影的票房表現。

話說 NEO 在犧牲自己以後被敵人重構身體組織賦予生命並把他捆綁在意志籠牢裡,並在混沌狀態中長生不老為次序世界提供能量龐大創世者 — 甚至還把他過去的事蹟變成一場遊戲一場夢,不斷地輪迴嘲笑著他。然而他卻在自己的意志內創造了一個元神小世界,在裡面孕養可以讓自己突破的種子。

這個時候被困在域外早已把他當作信仰一般崇拜的夥伴和後代們發現了他們心中永遠不會死的神原來在輪迴混沌中,於是他們決定協助他突破這個陣法,讓他超脫輪迴,回到真實的世界,消滅異類,讓人類獲得最後的勝利。

然而 Matrix 也許是不存在的,Neo 和他的夥伴們都是一群躲在同溫層的被迫害妄想症患者,他們竭盡全力脫離次序,從此進入不插電的斷網狀態。然而斷網之前,他們需要服下紅色的藥丸,在他只有藍色藥丸的輪迴世界裡,是非常困難的。

Continue reading “新不如舊的黑客帝國 The Matrix 還不如不復活。”

讓所有疲憊的心都找到歸屬的 Spider-Man: No Way Home|年度最佳漫威電影。

1. 感謝上蒼 Amy Pascal 並沒有把蜘蛛俠無家可歸弄成像 2016年版的 Ghostbusters: Reboot 的那種災難片,聯合製片方 Pascal Pictures 的頭炮影片就是那部被好萊塢的政治正確搞得陰陽怪氣的電影。

2. 一個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在無論如何都不會聽大人的話闖了禍後讓親人埋單的故事是迪斯尼電影中常見的橋段。跟最近的漫威電影一樣,有些非死不可的正面角色死了,但我很佩服像 Jon Favreau 這位著名導演/編劇/監製/製片(Lion King, The Mandalorian, Book of Boba Fett)在鋼鐵俠客串司機一直延續到這部片子依然扮演著鋼鐵俠最忠誠的司機兼保鑣,雖然不會再看到鋼鐵俠,但有他在總會有 Stark Industry 依舊還在的那種感覺。

3. 一個 Multi-verse 就把所有講不通的故事全都講通,還同時補上每個角色的缺憾,除了英雄以外一家團圓皆大歡喜的橋段其實也很迪斯尼。

4. 影片開始有一段「不可劇透」的提示。我就不劇透了;但是過了這一部片子,蜘蛛俠就不再是復仇者聯盟的一份子了,這是不是意味著蜘蛛俠將會回歸索尼影業的懷抱,偶爾跟漫威影業玩玩的局勢呢? Only Time Will Tell。

5. 色彩,特效,技術延續著前幾部蜘蛛俠的影片,完整性很好,連著一起看也不會有技術差太遠的感覺。

6. 音樂沒有原版蜘蛛俠的主題曲,有點缺憾。

7. 感謝編劇 Chris McKenna (Spider-Man: Homecoming, Spider-Man: Far from HomeJumanji: Welcome to the Jungle) 一部爆米花英雄電影裡面講到俠義精神,家庭倫理價值觀,自我犧牲的精神,朋友間的情義又沒有很說教的感覺,也真的很厲害了。

最後我有一個想讓大家思考的問題:如果神奇醫生下的咒語是讓大家遺忘蜘蛛俠而不是彼得•巴克呢?

#蜘蛛俠不是蜘蛛人
#蝙蝠俠不是蝙蝠人
#沒有劇透

#可以三刷

淺談 YouTube 後台分賬計算

最近看到一個所謂馬來西亞十大賺錢 YouTube 的節目,主播很簡單地利用點播量來計算頻道收入,由於計算方法過於簡單,我還是科普一下下吧。(YouTube 會不定時更動計算方式,我這裡說的只能當參考。

首先,Views 和 Watch Time 相比,Watch Time 更能影響廣告收入。油管更喜歡高黏度 (stickiness) 的視頻內容;假設你做了一百條3分鐘的視頻,每一條視頻有10個人去看,而他們只看了10秒鐘就離開的話,你的點播量再多,也不會比一條只有100個人去看但全條視頻看完的半小時的視頻的收益高。

以下是我們自己的一個頻道,這個月的 impression 只有 6.9百萬 人次,就以這個來做例子吧。其中 26萬7千2百個點播人次裡面的觀眾總共看了3百多萬分鐘的內容,這表示我們(也就是 Gan TC 需要加把勁,把內容的黏度提高(如何提高粘度這個東西,要談麼?

Impression 和 Watch Time 之間的關係

有了一定的播放量以後,我個人認為面向觀眾的來源有一定的重要性;這主要是不同國家的「客源」有不同的廣告計算法,就是有些國家的廣告商比較土豪,願意多給錢。

這裡再拿一個我們頻道的圖表來跟大家解說:

美國土豪多。

我們的內容有很大部份的觀眾來自美國,美國的 Payout 和 馬來西亞比… 是不是有很大的差距?廣告商投放的廣告按內容種類計算 — 你的內容含金量越高,CPM 就越可觀,我們這些年來做了很多實驗(我們的油管頻道是一個小小實驗室)看甚麼類型的內容能吸引到高含金量廣告,發現有些節目會比別的更吸金/睛。

隨著油管加強管制頻道內容和收益發放條件以後,靠油管賺錢的門檻也變得更高。

再拿一個只有 116人 觀看的片子為例:

個別內容類型 CPM 也有差距,台灣土豪也很多。

這個視頻 ( https://youtu.be/3UcFycp9Qh4 )是我們 N 年前拍的小型紀錄片,說的是日本女子天團的培養過程,116個播放人次產生了 USD0.55 的廣告收益,重點就在 Monetized Playback 的 CPM 有多高了;如果 1000次 播放量 = 1美元 的話,這計算就不對了吧?從這裡看就可以斷定單單從 Views 去計算收入的做法是不具權威性的,該節目主播說從來沒有人做過這類型節目,是對的,這是因為除了油管和頻道主播以外,並沒有很準確的第三方數據來源。

所以這個節目,就如其他節目一樣,看看主播誇張的個人表演就算了。

迎接新生命的老牌 IP: Ghostbusters: Afterlife

#電影筆記

這裡挑明了:我不接受 2016年 那部陰陽怪氣的版本為正宗 Ghostbusters 系列作品,那部連番外篇都不能算的版本是好萊塢式政治正確反面教材的典範。

Ghostbusters 從第一部開始就是充滿科技味道還帶著濃濃幽默感的恐怖片,演員們的喜感和鬼怪的設計減低了片子的恐怖元素。

  1. 片子延續1984年的故事開展,隔了一代的小朋友們接了老爺子們的抓鬼活,雖然片子赤裸裸地在賣情懷,但導演堅持維持原本片子的風格敘事,對培養下一代抓鬼大隊粉有很大的作用。
  2. 所以我心目中認為這完成了 Ghostbusters 三部曲,雖然中間有幾套動畫片和一部不知所謂的女版重啟故事,Afterlife 在銀幕上讓原搭檔們合作抓鬼,就已經比《星球大戰》把老將們一一整死高明多了。
  3. 我超喜歡小演員的表現,幾個在學校熱愛科學的邊緣人試圖改變自己融入社會,卻發現原來做回自己可以拯救世界的覺醒的設定雖然不是很新的點子,但在這片子裡倒是非常適合。
  4. 配樂人 Rob Simonsen 也是 Stargirl 的配樂師(Stargirl 看了嗎?建議找來看看)他的曲風沒有 Danny Elfman 的詭譎多變,卻老老實實地交代了故事的氛圍和情節,到現在我還能記住片子裡一些段落的旋律。
  5. 色彩,這片子的色彩也很迷人,雖然沒有 James BondDune 的那種澎湃壯觀,但作為一個美國被人遺忘的小礦鎮,卻做的很漂亮。
  6. 導演並沒有刻意地賣弄鏡頭的運動,大部份場景都有很紮實的實拍感,這也可能是導演向父輩導演手法的致敬吧?
  7. 好萊塢應該向這電影學習,並不是把男角換成女角,女角換成同性戀就是創意。

#ShowNotTell
#可以至少兩刷
#老粉可以任意刷

美國編劇公會選出21世紀最強的劇本竟然是!

Best Screenplay of the 21st Century

美國編劇老爺們認為21世紀最強的劇本是編劇兼導演撰寫的 Get Out, 這部講述一個黑人伴隨他的白人女友回到她家度過一個週末裡發生的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

Get Out 獲 2017年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也被提名最佳影,最佳演員和最佳導演。Continue reading “美國編劇公會選出21世紀最強的劇本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