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YouTube 後台分賬計算

最近看到一個所謂馬來西亞十大賺錢 YouTube 的節目,主播很簡單地利用點播量來計算頻道收入,由於計算方法過於簡單,我還是科普一下下吧。(YouTube 會不定時更動計算方式,我這裡說的只能當參考。

首先,Views 和 Watch Time 相比,Watch Time 更能影響廣告收入。油管更喜歡高黏度 (stickiness) 的視頻內容;假設你做了一百條3分鐘的視頻,每一條視頻有10個人去看,而他們只看了10秒鐘就離開的話,你的點播量再多,也不會比一條只有100個人去看但全條視頻看完的半小時的視頻的收益高。

以下是我們自己的一個頻道,這個月的 impression 只有 6.9百萬 人次,就以這個來做例子吧。其中 26萬7千2百個點播人次裡面的觀眾總共看了3百多萬分鐘的內容,這表示我們(也就是 Gan TC 需要加把勁,把內容的黏度提高(如何提高粘度這個東西,要談麼?

Impression 和 Watch Time 之間的關係

有了一定的播放量以後,我個人認為面向觀眾的來源有一定的重要性;這主要是不同國家的「客源」有不同的廣告計算法,就是有些國家的廣告商比較土豪,願意多給錢。

這裡再拿一個我們頻道的圖表來跟大家解說:

美國土豪多。

我們的內容有很大部份的觀眾來自美國,美國的 Payout 和 馬來西亞比… 是不是有很大的差距?廣告商投放的廣告按內容種類計算 — 你的內容含金量越高,CPM 就越可觀,我們這些年來做了很多實驗(我們的油管頻道是一個小小實驗室)看甚麼類型的內容能吸引到高含金量廣告,發現有些節目會比別的更吸金/睛。

隨著油管加強管制頻道內容和收益發放條件以後,靠油管賺錢的門檻也變得更高。

再拿一個只有 116人 觀看的片子為例:

個別內容類型 CPM 也有差距,台灣土豪也很多。

這個視頻 ( https://youtu.be/3UcFycp9Qh4 )是我們 N 年前拍的小型紀錄片,說的是日本女子天團的培養過程,116個播放人次產生了 USD0.55 的廣告收益,重點就在 Monetized Playback 的 CPM 有多高了;如果 1000次 播放量 = 1美元 的話,這計算就不對了吧?從這裡看就可以斷定單單從 Views 去計算收入的做法是不具權威性的,該節目主播說從來沒有人做過這類型節目,是對的,這是因為除了油管和頻道主播以外,並沒有很準確的第三方數據來源。

所以這個節目,就如其他節目一樣,看看主播誇張的個人表演就算了。

Where’s the Cavalry When We Need Them?

TIFAF Director’s Salon for Upcoming Talents

Where’s The Sincerity?

When MyCreative announced a grant as part of it’s initiative to help reboot the film industry, I was elated to see a quasi government body finally doing something to help small production houses and projects to at least make the first steps towards producing a film.

Continue reading “Where’s the Cavalry When We Need Them?”

網絡無國界

最近在網上泡的時間比較長,覺得「網絡無國界」這句話一點道理,現在地球上的人有這種「國籍認同」的概念:一個是身分證護照上寫的國籍,另一個是心理上覺得自己應該是甚麼國籍的身份。感覺有點像性取向的概念,你的生理特徵是一個性別,心理上可以是另一個性別;當然跟性取向一樣,有些人也會在這兩種身份之間徘徊。

我想說的不完全是「膠」的現象,有些人特愛日本、義大利、法國,認為自己心靈的故鄉不在本地,如果能有來生,希望能投胎到這心靈的國度中,生為其人,死為其鬼。在沒有網絡之前,這現象不會特別的明顯 — 以前要收集其他國家的信息的資訊成本太高,不論買的是正版的還是盜版的 CD 或雜誌報刊小說,都沒有現在網上下載廉價,所以現在的人能很輕易地讓理想國籍附身,在網上橫行。

這個現象本來應該是很個人的事情, I am a closet Japanese, 沒甚麼錯,我愛日本並不表示我需要為二戰洗白。藏在櫃子裡,不論有多深,都是自己在和自己對話,有時候需要思考的,是左手好還是右手好罷了。但是網絡上躲在一個匿名帳號後面的偽出櫃很能滿足這些人的心理需求;他們很愛國,雖此國非彼國也不會是很大的問題,但是有些人仗著「反正你咬不到我」的心態在網上毫無忌憚的文字暴力卻令人不齒。

於是網絡上無形的楚河漢界縱橫交錯,於是我們因立場的不同互相攻擊,直到拉黑方休。非黑即白的幼稚道理充斥著整個色彩繽紛的網際網絡;道理掌握在複製粘貼最強的對手裡,這種生存空間有意思麼?我不禁在想,這還不如躲在自己的小櫃子裡自爽自嗨。

網絡無國界本來是好事,現在卻似乎成了壞事。難道說我們要搞得每個國家都把自己的國民圈養在防火牆內才能提高「國民意識」麼?

說鳥。

臺灣回來後有很深的感觸: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自我認知,實在很容易迷失自己。

You are defined by the company you keep.

這是甚麼羽毛的鳥跟甚麼鳥群飛的道理是一樣的。這也跟良禽擇木而棲的道理是一樣的。但是如果一只老鳥遇上一隻羽毛未豐的鳥,就把自己打成一隻青頭鳥後,我們除了歎息,也只剩下歎息。

真的,一隻老鳥離群獨自飛去,群鳥可以選擇一點都不鳥你。

大家會鳥你,也只是因為大家把你當成朋友罷了。

但當大家都不再鳥你的時候,就是閘門關上的時候,到時候,就連喝茶的問候也不會鳥你了。

When they stop talking to you, they start talking about you.

醋意。

是不是甜蜜到了極點,就是會變酸?如果你的女友對你那即將結婚的朋友也會吃醋的話,這已經不是普通撒嬌的境界。

是精神有病的病態。及早就醫會比較好。

要知疼和寵之間最大的差別,是縱容,當然,你可以為了她說跳而絕對不會用走的,我們能理解這可能是狗腿的生存方式,但是如果因為她而放棄你自己的原則的話,這就已經不是狗腿能說得通的。

PS: 真正的朋友不會介意你重X輕友,但是當你慢慢發現和你有來往的朋友群眾只剩下對方的朋友的時候,你就該反省了。

文憑。

昨天和一位教出版的教授閒聊。談起新聞攝影教育;大學「改革」後只會聘博士級的教授來講課。博士級的攝影老師?

Joe McNally, Steve McCurry, 布列松等,都不是攝影博士。好吧,我認識一位 Shahidul Alam 博士,也教攝影,但他的博士文憑不是攝影。

所以折衷方法就是保持現狀。保持現狀,不進則退。

我思考了很久。負責教育改革的那幾條友到底懂不懂新聞攝影該怎麼教?多看書?寫論文?

唉~ 文憑累人。